混合(he)濕法制粒機技術發展現狀
發布日期:2016-06-12 瀏覽次數:2061
濕法制粒技術與傳統工藝存在著明顯不足,濕法制粒技術在20世紀50年代制備中藥片劑、沖劑時應用zui多。與現在制劑發展的要求相比,濕法制粒的傳統工藝存在著明顯不足。主要表現為:所用輔料常局限于糖粉、淀粉、糊精等。其中糖粉有明顯的吸濕性;淀粉遇酸、堿,或在潮濕及加熱狀態下,均會逐漸水解而失去膨脹作用;由于糊精對某些藥物的含量測定有干擾,故有時不宜作填充劑;傳統工藝常以對浸膏比例、浸膏稠度等的經驗性判斷來確定輔料用量,影響了制劑的質量控制標準;對吸濕性藥物與輔料,若用濕法制粒技術制備顆粒,顆粒會被擠壓在一起,出現黏連、條狀軟材、黏網等現象,制得的顆粒過硬而溶解性差,質量不穩定。
濕法制粒機技術發展:
國內研究人員采用正交實驗法對降糖沖劑(無糖型顆粒劑)所運用的可溶性淀粉作賦形劑、甜蜜素作矯味劑的工藝進行了研究。結果認定,以中藥清膏∶可溶性淀粉∶甜蜜素為1∶2∶0.025的配比方案為*制粒技術參數。
用單因素和正交實驗篩選生脈飲顆粒的處方工藝,結果表明,以稀釋劑為乳糖——微晶纖維素—三硅酸鎂(12∶5∶3),黏合劑為5%的聚維酮(PVP)溶液,攪拌時間為150秒為佳。同時,以吸濕百分率為指標,篩選不同的輔料,并進一步對其流動性和臨界相對濕度進行評價。